分級處理·分質預處理·強化生化·深度保障
預處理的目標是消除生物毒性,提高廢水可生化性(B/C比),為后續生化處理創造良好條件。
工藝包的"先鋒"。通過產生具有極強氧化能力的羥基自由基(·OH),無選擇性地攻擊并斷鏈難降解有機物分子,將其轉化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中間體或徹底礦化。
經典技術,適用性廣,但污泥產量大。
效率高、無二次污染,投資和運行成本相對較高。
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是當前研究與應用的熱點。
利用鐵-碳填料在廢水中形成無數個微原電池,通過氧化還原、電富集、物理吸附等協同作用降解大分子有機物,特別是對色度、COD的去除和B/C比的提升效果顯著。
經過預處理后,廢水進入生化單元。針對其水質特點,需采用耐沖擊、高效的強化生化工藝。
并非完整的厭氧產甲烷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將復雜有機物進一步分解為小分子有機酸、醇類,極大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是連接預處理和好氧處理的"橋梁"。
將生化反應與膜分離高效結合,保持了極高的生物量(MLSS),出水水質好且穩定,占地面積小,抗負荷沖擊能力強。
通過投加懸浮填料,形成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和附著生長的生物膜共存的系統,生物相豐富,處理效率和穩定性遠超傳統活性污泥法。
為確保出水穩定達到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尤其是COD、色度),深度處理是"安全鎖"。
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于一體,進一步去除殘余的氨氮和COD。
采用樹脂吸附或活性炭吸附(粉末/顆粒),針對性地去除特征污染物及色度,是保障達標的有效手段。
一個優秀的工藝包絕非技術的簡單堆砌,而是基于水質水量特性的精準設計和系統集成。
對廠區高濃度母液、中間體廢水等進行單獨收集和專項預處理,避免對綜合廢水處理系統造成沖擊。
根據具體水質,將上述單元技術進行靈活組合。例如:"微電解+Fenton+水解酸化+MBBR" 或 "催化臭氧氧化+MBR+BAF" 等。
集成PLC/SCADA自動控制系統,實現對pH、ORP、DO、藥劑投加量的精確控制,確保系統在最優狀態下運行,降低藥耗和能耗。
結語:處理制藥、化工難降解廢水沒有"萬能公式",必須堅持"一廠一策、一水一策"的原則。一個成熟可靠的工藝包,其核心價值在于精準的源頭水質分析、科學的技術比選與集成,以及穩定高效的自動化運行,最終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