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絲狀菌泡沫控制解決方案
生物泡沫主要由諾卡氏菌(Nocardia)、微絲菌(Microthrix parvicella)等絲狀菌的過量生長引起。這些微生物含有疏水性的細胞表面,易于附著氣泡,形成穩定持久的泡沫層,嚴重時可厚達半米以上。
絲狀菌泡沫類型診斷
診斷特征
泡沫呈灰褐色、粘稠,泡沫破碎后干燥呈紙片狀。鏡檢可見樹枝狀、革蘭氏陽性、有真正分枝的菌絲。
形成原因
-
低溶解氧(DO):諾卡氏菌對低DO的耐受性遠優于菌膠團細菌。
-
長污泥齡:諾卡氏菌生長緩慢,長污泥齡為其提供了生長優勢。
-
油脂和脂類物質:進水中的油脂、脂類是諾卡氏菌最喜愛的"食物"。
診斷特征
泡沫呈棕色、穩定。鏡檢可見無分枝、彎曲的長絲狀菌體。
形成原因
-
低溫:在12-18°C的低溫環境下極易增殖。
-
低負荷:在低F/M條件下更具競爭優勢。
-
長鏈脂肪酸:對長鏈脂肪酸有特殊的吸收和儲存能力。
綜合控制與處理策略
對付絲狀菌泡沫,需采取"物理+化學+生物"的組合拳。
-
高壓水槍/噴淋噴灑: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打破泡沫層,但不能根除病因。
-
污泥置換:大量排泥并補充新鮮污泥,快速降低絲狀菌在菌群中的比例。
-
降低曝氣池水位:設置消泡噴嘴,讓泡沫從池面溢流至專門池子,再進行抽吸處理。
-
優化曝氣:確保曝氣均勻,杜絕DO不足區域,將DO維持在2-4 mg/L。
-
調整營養投加:確保進水碳、氮、磷的比例均衡(通常為BOD5:N:P = 100:5:1),避免因營養缺乏導致絲狀菌競爭勝出。
-
引入選擇器:
-
好氧選擇器:利用高底物濃度環境下菌膠團細菌比絲狀菌具有更高吸附和儲存能力的特性,抑制絲狀菌生長。
-
缺氧/厭氧選擇器:絲狀菌一般不具備反硝化或聚磷能力,而很多菌膠團細菌可以,在此環境下菌膠團細菌更具優勢。
-
投加化學藥劑:
-
混凝劑:如投加PAC(聚合氯化鋁),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輔助壓滅泡沫。
-
消毒劑:如投加次氯酸鈉(漂白水)或過氧化氫,可直接殺滅表面泡沫中的絲狀菌。需嚴格控制劑量,避免對主體微生物造成沖擊。通常采用點式投加方式,即直接將藥劑噴灑在泡沫表面。
-
預處理除油:加強格柵、沉砂池、氣浮池的除油效果,定期清理油脂。
-
均衡水質:利用調節池最大限度地減少進水水質和水量的波動,避免形成利于絲狀菌生長的環境。
徹底解決絲狀菌泡沫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耐心和細致的調試。建議通過顯微鏡鏡檢定期監測污泥健康狀況,提前發現絲狀菌增殖的苗頭。
一旦出現嚴重泡沫,應遵循"物理控制先行,工藝調整為主,化學投加為輔"的原則,從調整系統運行參數入手,逐步恢復菌群平衡,最終實現系統的長治久安。